1365256690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02-10 来源:网络
餐饮供应链,是一个将食品从生产者、供应商转移到最终消费者的系统。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为 2.39 亿元,预计到 2026 年达到 3.1 亿元,3年 CAGR 为 9.06%。在餐饮产业变革、餐饮工业化趋势的背景下:
餐饮供应链打通餐饮全产业链,连接上游原料和下游餐饮企业,中游食材加工盈利最稳定,具体来说:
① 上游: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企业,这些企业是餐饮供应链的基础,如双汇发展、龙大美食、圣农发展等,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优质的食材原料。
② 中游:中游环节主要由食材加工企业构成,汇聚了众多参与者,包括调味品制造商、速冻食品企业以及预制菜供应商等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和配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如安井食品、立高食品、千味央厨、宝立食品等。
③ 下游:分为 B 端和 C 端两大渠道。B 端主要包括餐饮门店、酒店等,是餐饮供应链的主要销售渠道;C 端则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包括各类零售渠道。
在整个餐饮供应链中,中游的食材加工企业往往获益最为稳定。这些企业凭借对上游原材料的统一采购、自身加工工艺以及渠道建设的成熟经验,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从而形成了“性价比”优势。因此,对于新进入市场的下游企业或者试图向上游食材加工业延伸的下游餐饮企业来说,很难打破中游企业的既有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升级,社会生活形态出现变化,我国餐饮供应链迎来新发展机遇,其中以下五点助力速冻/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
房租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催生了餐饮端降本提效的需求。根据中国餐饮业协会 2023年调研结果显示,所调研的企业均表示成本压力仍然存在,各项经营成本仍保持正增长。其中,原料进货成本仍然突出占比 45.2%;房租物业成本占比 8.1%;企业人力成本仍处于上涨阶段,但增速放缓,增长率为 0.5%,人力成本占比 22.2%。
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使用半成品菜的餐厅相比传统餐厅,在原材料上投入占比高5pct,但是人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得到有效下降,净利率可高出近 7pct。我们认为,随着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使用速冻类制品能够有效降低后厨面积、减少后厨员工,从而降低成本,未来 B端餐饮对速冻行业制品需求也会预计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一些小 B 端餐饮没有足够能力自建中央厨房,也会有较大的外购半成品需求。
2) 餐饮品牌连锁规模化日益提升,团餐规模逐渐增大,对标准化食材需求随之增长
餐饮品牌连锁化步伐加快,品牌规模化程度日益提升。预制菜/速冻的存在满足餐饮连锁“高性价比/保持口味稳定&供应链稳定/食品安全”等需求,其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提升,源于:
①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美团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从 2018 年的 12%升至 2023 年的 21%,预计 2024 年将达 22%;
② 餐饮连锁门店规模:门店数在100~500 家的品牌数占比2024 年9月较2023 年提升1.97pct,500 家以上的品牌提升 0.38 个百分点;
③ 使用预制菜比例的餐饮门店不断抬升:超 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中央厨房,头部品牌如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半成品菜使用占比达 80%以上;
④ 团餐规模提升:团餐业态快速发展,高采购量、高实效性驱动预制半成品渗透率提升。2023 年我国团餐供应链规模达 10025 亿元,团餐因对成本和食品质量安全的更高要求,对半成品菜需求度更高。
餐饮消费复苏迹象较为明显,宴席需求会最先恢复。根据餐饮消费需求复苏时钟理论,除快餐等不受疫情影响的场景之外,婚宴、商务宴请等刚性需求会最先恢复。之后则是需求弹性且价格不敏感的场景。最后是价格敏感同时非必须(弹性)的场景。
区域①:价格敏感,需求刚性。这个区域主要是日常餐饮市场,需求受到影响小。
区域②:价格不敏感,需求刚性。这个区域包括婚宴、商务宴请等,在 2022 年之后,这类场景最先复苏。
区域③:价格不敏感,需求弹性。这里包括日常亲友聚餐、约会餐饮,以及非刚需的高端餐饮。这类场景在生活正常化之后会逐步复苏。
区域④:价格敏感,需求弹性。这里主要覆盖了各类日常享受型或休闲型餐饮。受到影响的普通消费者在工作稳定之后,会消费更多的这类餐饮场景。
外卖成为餐饮市场重要的增长引擎。预制菜/速冻的存在满足外卖市场“时效性/口味稳定/食品安全”等需求,其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提升,源于:
① 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 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 1.2 万亿元,占全国餐饮收入的 22.6%,2018—2023 年年复合增长率超 20%,成为餐饮市场增长引擎;
② 外卖市场对时效性的需求:外卖注重 30 分钟-1 小时内送达,推动标准化预制半成品食材需求提升,以满足高时效性与一致性要求。
商启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中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分布得最多,占比达到 23%;其次一线城市也相对较多,占比达 11%。总体而言,二线及以上等级的城市累计达到 55%的比重。它们的经济实力、居民消费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城市,餐饮连锁企业纷纷在该地布局。每周购买预制菜品 2-3 次及以上的消费者占比高达 44.4%,每周购买一次预制菜的消费者也占到了 23.7%。这一趋势显示,预制菜市场正在逐步崛起,并且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进口冷链产品、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预制菜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和艾媒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 7231 亿元,2025 年将达到 8686 亿元。我们认为,冷链物流的日益成熟,有望利好速冻食品的发展。
复盘 2024 年,餐饮供应链是食饮板块中的受损赛道之一,戴维斯双杀。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餐饮行业表现较弱:
① 消费市场增长略显乏力,餐饮收入增速降至“十年最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 1—8 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为 31.2 万亿元,增速回落。与此同时,餐饮收入的增速也放缓明显,2024 年 1—8 月的全国餐饮收入为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为近十年的最低增速(2020 年、2022 年除外)。
② 餐饮创业回归理性,24 年前 8 月餐饮相关企业吊注销量超 2023 年全年的九成。在经历过 2023 年的餐饮创业高潮之后,2024 年餐饮创业者逐渐回归理性。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 年 1—8 月全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较 2023 年同期减少 44.4 万家。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餐饮行业出现了收入增长利润却不增长的现象。据其分析,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停止价格战转向良性竞争,发展“数字+餐饮”提升价值创造力,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餐饮业整体水平,加大政策支持激发餐饮消费潜能是破除“增收不增利”的关键要素。
天风认为,餐饮行业正位于阶段性低点,而餐饮供应链能够为餐饮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为下游提供安全且有保障的产品,同时随着冷链运输发展日益成熟,有望利好速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完美体育官方网址完美体育官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