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国家认证)官方网站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00462亿元_完美体育管理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完美体育管理有限公司-餐饮创业培训领导者,数十年专注餐饮技术与食品研发!
完美体育管理有限公司

热门课程

培训项目

1365256690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

媒体报道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00462亿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网络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00462亿元(图1)

  4月18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6.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海洋经济对省域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

  江苏坐拥954公里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但从整体上看,江苏海洋经济的优势并不突出,海洋经济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此次海洋经济首破万亿元“大关”,彰显出江苏“向海发展”的哪些雄心,我省寻求经济新增长极又进行了怎样的布局?

  “一产稳固、二产领跑、三产提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这是过去一年,江苏海洋产业整体上呈现出的格局,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2%、42.6%和54.2%,其中第二产业领先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筑牢了海洋经济底盘。

  船舶海工产业,是江苏海洋经济的“顶梁柱”,体量已连续14年全国领先。前不久,在靖泰界河至大掘港之间,江苏扬子泓远造船有限公司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在靖江市新桥镇开工,这是我省船舶海工产业的又一重点工程。

  “我们利用长江岸线万吨级港池舾装码头各一座,缴纳税费超3亿元。”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扬子江船业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订单建造的主要基地。

  “中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作为全国造船第一大县级市,每年从靖江下水的新船几乎快赶上整个日本一年的造船完工量。公报显示,以扬子泓远项目为代表的江苏海洋船舶工业再一次在全国领跑,三大造船指标实现“16连冠”——

  2024年,江苏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2281.8万、5225.7万、9825.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18.3%、48.8%、49.9%。实现行业增加值380.8亿元,占全国的27.8%,海洋船舶工业的核心地位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2024年也排名全国第一,实现行业增加值270.6亿元,占全国的26.2%。

  尽管美国宣布对中国造船业实施高额关税,但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一半,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造”依赖度极高。对于我省而言,“坐稳”全国首位,江苏“造大船”“大造船”势头强盛,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两大优势产业能够在全国“登顶”,再次展现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

  除了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的优势产业“一路领航”,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发展新动能。

  海风劲吹,叶片随风转动。盐城是全球最完美体育平台入口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不久前,记者在黄海距离海岸几十公里的盐城国投集团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的滩涂上看到,一座座百多米高的“大风车”随风转动,盐城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去年,盐城推动3个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312亿千瓦时,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同时,推动10个储能电站181万千瓦建成并网,规模全省居首。

  江苏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研制基地,仅盐城一地,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就占全国四成以上。2024年江苏海洋电力业实现稳步增长,全省海上风力发电量3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海上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83.3万千瓦,这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

  锚定海洋新能源发展方向,我省印发“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计划到2027年,全省海上光伏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全省海上光伏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海洋旅游业表现同样亮眼,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去年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国内旅游收入2067.9亿元,同比增长11.8%。

  海洋新兴产业的崛起,折射出我省海洋经济以高端制造为根基、绿色能源为引擎、区域协同为纽带的发展模式。“可以说,这次突破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展现出江苏海洋经济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战略价值。”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副主任顾云娟点评说。

  步入万亿元的新阶段令人欣喜,但江苏海洋经济体量与海洋强省还有差距。作为对比,跟我省GDP体量相当的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两万亿元。如果江苏海洋生产总值这个“关键量”能够赶上去,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也将顺势而上。

  纵观过去一年江苏海洋三次产业的整体表现,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张春龙分析认为,“破万亿”正是新的起点——首先,江苏是制造大省,作为核心动力的产业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双燃料动力船等绿色产品持续抢占国际市场。同时,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增强发展韧性,比如,我省LNG双燃料船减排优势突出,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保持前列,智能化、低碳化技术提升产业附加值,共同推动了江苏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政策与要素保障形成强力支撑,也为海洋经济发展“定向”“护航”。《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2030年目标,保障了5年内的政策“航向”不偏离;省级层面强化用地用海保障,盘活存量围填海释放发展空间;财政资金与优惠政策向民企倾斜,激活市场活力。数据显示,去年,全省186个建设项目用海获批,保障用海面积约13万亩,拉动投资1526.46亿元;全年盘活利用存量围填海空间5145.39亩,拉动投资约267.36亿元。

  在张春龙看来,区域联动与融合发展则拓展出江苏海洋经济新空间。比如,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加速建设,跨江交通短板逐步补齐,港产城联动效应显现,连云港徐圩石化、南通大通州湾等板块集群爆发;再比如,沿海地区推动“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旅游”融合模式,全省海洋旅游业增速突破10%,开辟出多元增长路径。

  如何持续经营好这片经济发展的“新高地”?顾云娟建议,下一步,要聚焦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海洋资源高水平保护利用,全面落实《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优化海洋发展空间,强化海域空间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海洋经济分析研判,提升海洋经济治理及决策能力,助力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注入“蓝色动力”。

热门
课程
基础
早餐
特色
早餐
卤菜
基础
烧烤
基础
特色
小吃
区域
特色
特色
面点